仁医铺就光明路
——记漯河中西医结合眼科医院院长梁振华
“你看得见我吗?”“这是几根手指?”患者小丁慢慢地睁开眼睛,轻轻地眨了眼睛,“看见了。这是三根。”轻皱的眉头松了下来,嘴角带上了笑意,但又很快地消失,表情又变得严肃起来,点点头:“恢复得不错,再过一段时间就可以了。”说这话的就是漯河中西医结合眼科医院院长梁振华。听到梁院长的话,小丁和家人都露出了笑容。两年多的求医之路,经历多少辛酸苦辣,此刻都得到了回报。
2013年3月,年仅11岁的小男孩小丁(化名)在不知道原因的情况下,突然出现双眼视力下降,家人带着他走遍了当地、省城和北京的医院,却没有得到很好的**,只是得到了一个确诊:双眼黄斑变性。这种在中老年人群中易患的眼底疑难疾病,却不幸让这个尚在成长中的小男孩患者上了。孩子:一个家庭的希望。尽管家人多方求医但治**果始终不明显。2014年5月,小丁家人慕名找到了梁振华院长,经过近一年的**,小丁的视力终于恢复到发病前的状态。这让梁振华感到非常欣慰。
仁术
眼底黄斑变性——这种目前**医学上的一个难题。西医上发病的具体原因还没有完全弄清楚,只是提出了几种假说推断。中医认为,脏气虚衰或先天禀负不足,脾肾两虚以及肝郁火旺,痰湿化热为发病的主要因素。
出生于一个世代行医家庭的梁振华,1980年毕业于河南省中医学院,受家庭环境的影响,从小就刻苦钻研医术,十几岁的时候就在父亲教导下背诵中医经典。无论是《黄帝内经》,还是《伤寒论》,只要有一处背诵错误,梁振华一定会被父亲训斥:“医术是仁术,医术是救命的,一点错误就会让人丧命。你给我好好背!”这样教导的次数,连梁振华也记不清有多少次了,但他也把医生那种“健康所系,生命相托”的责任铭刻在心里。
牢记父亲教导的梁振华,在钻研医术上从未止步不前。1998年12月,他研究的项目“复明口服液**脾虚水泛型视瞻昏渺(中浆病)的临床观察与研究”获得了漯河市人民政府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000年9月,他研究的项目“眼必康口服液的实验与研究”再次获得漯河市人民政府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获得了奖项,在其他人看来,梁振华可以休息了,但梁振华没有停止钻研。他在中医**眼科疾病的基础上,汲取西医上的优点,研发出的“十二味复明口服液”在2013年6月获得**..。针对“眼底黄斑变性”眼科疑难疾病,采取以“十二味复明口服液”为主线,通过内服中草药配合眼部针灸、理疗的**方法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效果。梁振华也因其采用中西医结合**“眼底黄斑变性”治**果显著而享誉漯河及周边地区。大部分眼科疾病患者慕名而来,梁院长采用这种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在短短两个疗程之内就能取得明显的效果。
仁心
“没有关爱之心,没有同情之心,哪怕医术再高超,也当不了好医生。”这是梁振华经常对医院的医护人员说的一句话。从医30多年来,梁振华就是怀着一颗真诚的关爱之心**着眼病患者。
在他的办公室里,挂满了患者送来的锦旗、牌匾,其中一幅用针线绣成的牌匾让梁振华记忆犹新。几年前,舞阳县一位80多岁的老人,患上十分严重的老年眼底黄斑变性,接近失明的老人在辗转求医无效后来到了梁振华的医院。梁振华在了解到老人的家庭经济条件很不好之后,免去了老人所有的医药费用,并为她进行了精心**。三个月后,老人双眼重见光明。被梁振华感动的老人回到家以后,用了近半年的时间一针**绣了一幅“厚德载物”的牌匾,托女儿送给梁振华。送匾时,老人的女儿告诉梁振华,母亲眼睛又能看见了,所以才拿起针线绣匾。儿女们怕老人的眼睛再出现反复,经常劝她歇歇,可老人却对儿女们说,看我现在的眼睛多好,要不是人家梁院长,我现在想绣都绣不成。
市区一位姓任的患者,患了眼底黄斑变性,在多方求治中花去医疗费20多万元,仍然没能保住右眼,整个家庭也因病返贫。找到梁振华**后,了解完情况的梁振华免去了他一多半医药费用,经过精心**,让任姓患者即将失明的左眼重见光明。还有一位姓郭的患者,患眼病多年却求治无效,经梁振华**很快康复。他自己亲手制了一幅“华佗在世,仲景坐堂”的匾,送给梁振华,表达他的感激之情。
如果问梁振华,他为多少家庭贫困的患者减免医药费用,他自己恐怕都记不清楚了。医院的工作人员说,光梁振华收到的锦旗、牌匾全摆放出来,三五个办公室都放不下。同时,梁振华院长告诉:医院从2015年3月开始,每个月规定3天时间,**为困难患者检查**,并且作为医院的一项**措施要一直传承下去;每年还要为社会福利院和老年公寓的孤寡老人和孩子们买衣物并进行**医疗服务,这些都是我们的社会责任。
仁医
仁心仁术,是为仁医。据说诸葛亮曾遗训子孙:“不为良相,即为良医。”如果传言真实,那么,中医药学便是浸透了中国传统美德的神圣、崇高的科学。“医者,看的是病,救的是心,开的是药,给的是情。作为一名医生,不但要有**的医术,更要有医者德为先的高尚情操。”梁振华经常这样告诫医院里的医生们。
梁振华从一开始行医就明确以中医为本的发展思路,通过师承老一辈中医名家的临床经验,不断挖掘和整理中医药诊疗技术,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中医药**各种眼病及其并发症的经验,以及预防各种眼病的中医诊治体系和方法,逐渐摸索出一条以中医药**眼病为品牌特色的路子。
中医治病依照的是中医理论和实践。望闻问切,一病一方、一人一方,是中医治病的特点,中医是实践的医学,不可能像西医一样有清楚的量化标准,百病同方、百人同药。但针对某一种疾病,在中西医不冲突的情况下,采取中西医结合**,也可以取得**快、费用省、痛苦小的优点。一切为了病人,为了一切病人。以人为本,从解除患者的病痛出发,梁振华在2002年创办了漯河中西医结合眼科医院。
“我们觉得,梁院长的生命乐趣就是给病人看病治病。所以呢,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他几乎每天都在医院诊病治病。”医生们这样评论他们的院长。随着**度的提高,找梁振华看病的病人越来越多,他几乎是每天一上班就坐在诊室里,吃饭都忘了。梁振华**眼病的**医术也吸引了一些有眼光的人,他们纷纷提出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投资建院让他主持的计划,但梁振华都婉拒了:“我在哪里都一样治病,到大城市医院里坐诊,病人的各项费用都会更高,这不符合我治病救人的思想,病人知道我在漯河一样会找上门来的。”
仁医者,不但自己是仁医,还要中医的美德传承下去。为了引进人才,赢得一个难得的学科带头人的信任,梁振华不顾人家多次拒绝,“六顾茅庐”,请其出山。在对年轻人的培养上,梁振华更是胜似“严父”。“每个来看病的人都很害怕、很紧张。他们得了病,又对这个领域弄不清楚,总是担心自己的病是不是能够治好。就像**来的这个病人,唠唠叨叨一直在问,你听着觉得很烦,但你看他的样子,非常紧张,说明他心里是非常害怕的,所以我们得很有耐心地一遍一遍给他解答。”这是梁振华和年轻医生一起为病人诊治时说的一段话。
梁振华知道,医学从来就不是一门单纯的科学技术,但医者,仁为贵。梁振华和他的医院也许不能解除天下所有患者的病痛,但他用自己的仁心仁术、仁医精神为眼病患者铺就了一条光明之路;作为漯河市人大代表,同时又是漯河中西医结合眼科医院院长,梁振华带领着他的医疗团队,以崇高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为眼病患者奉献着自己的一切......